广东新闻网惠州5月17日电(颜新阳)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王基伦17日出席广东省惠州学院参加第二届东江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苏轼被贬惠州时期思想变迁的同时并融合了道和佛思想。苏轼在融合儒、佛、道三家的思想过程中才寻得安身立命之道。 王基伦分析认为,苏轼幼读儒家书,后来又能接受道家、佛家思想,并对《庄子》心仪已久,然而苏轼贬到惠州初期心情大受影响,从而接触道教丹炉之术,同时希望能在惠州延年益寿、度过余年。 根据现存的文献上看,苏轼终身以儒家思想为归依,而又能融合道家与佛家的思想,建立自己知天命、随缘委命的生活方式,他始终正向积极地面对人生,即使是在失意时刻,他也能设法安身立命,融入当地生活维持乐观心态。 王基伦说,北宋哲宗绍圣元年苏轼被贬往惠州途中,有感于仕途险恶,已下定决心学道,并热衷追求道教养生之术,而寓居惠州三年期间,苏轼也和佛教时相往来,其相关诗文甚多。苏轼在惠州、儋州的谪贬生活是黄州生活的继续,其思想和创作也是黄州时期的继续和发展,而且比黄州时期滋长不少,从而使佛老思想成为他思想的主导,以此同时苏轼还将道与佛两者相互兼容并蓄,融合汇通,不排斥其一。 据《苏轼文卷》记载,圣元年1094年7月,苏轼受敕命前往惠州,在安徽当凃至江西九江途中,初闻被贬,惊魂未定,急忙求异人神仙之术,甚至于丹药亦在祈求之列,并自言“迫切之诚,真可怜笑矣”,此种心情,绝非局外人所能体会。另外苏轼贬官到惠州以后,苏轼觉得“五岭生还少”,此去吉凶未卜不知能否年老还有乡,然而苏轼又开始了以研读佛经来调整心境,从而使自己得到安慰。 王基伦说,部分学者认为苏轼对于佛理粗有涉猎,但是自承所学不精,但事实上,苏轼并非只信从一家思想,而是兼容并蓄,在融合儒、佛、道三家的思想过程中,寻得安身立命之道。(完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