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葬郏不容置疑
2013-12-09 16:39:39 来源:www.3swh.cn  
如果您还没有安装Adobe Reader,请  下载  安装。  
苏轼葬郏不容置疑

闻 风

题记:11月25日《华西都市报》刊发文章,对早有定论的苏轼葬郏提出置疑;此后媒体(包括本地媒体)报道此事,沿用华西观点,以讹传讹。对于新发现的墓地,我们不加评论;但有必要澄清苏轼葬郏的事实。

11月18日,眉山金象化工产业园进行工程建设时发掘出一北宋砖石墓。有人将此墓与苏轼墓联系起来炒作,弄得沸沸扬扬,大有以假乱真之嫌疑,严重偏离了新闻“用事实说话”的原则。
11月25日,某都市报刊发文章报道此事,文章以《眉山现北宋土豪墓,说不定和苏东坡沾亲带故》为标题吸引读者,并说:“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墓葬究竟在哪?对此问题,学界一直争论不休。因为他生前有‘葬于嵩山’的遗愿,所以‘河南郏县’成为人们较为信服的苏轼安眠地。然而,也有说法,安徽省霍山县档案局内藏有的‘苏氏宗谱’证明,苏东坡墓不在河南就在霍山。种种迹象表明,苏东坡的墓穴位置还没有最终确定。”文章刊发后,其故弄玄虚、以媚俗的笔法扯人眼球的作法引起广大读者、苏学专家的强烈不满。
11月26日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凉山州甘洛县文联主席、藏族女诗人白马仁珍专程赴眉,走访我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等文化单位,就此详叙衷肠。她饱含深情地说:“如此似是而非、含糊其辞的说道,深深伤害郏县人民的心。我到河南郏县拜谒三苏坟的时候,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,敬献了一束白菊花。在郏期间,深深地感受到,三苏文化、三苏精神已经深深地浸入郏县人民的血脉中,他们的重大文化活动,无一不是以三苏坟为平台。作为一个四川人,三苏故乡人,我要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!”眉山人更应该感恩戴德,积极主动与苏轼遗址遗迹地携手共进,保护好、利用好、发展好三苏文化资源,使之成为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。
11月29日,郏县苏轼学会副会长、苏学专家刘继增致电三苏文化研究院:“歪曲事实、恶意炒作, 惊扰九泉之下的东坡先生,思乡柏下泪沾襟。郏县人民景仰三苏、呵护三苏,千百年来精心守护三苏坟,不遗余力地传承三苏文化、弘扬三苏精神。面对如此打胡乱说,情何以堪?!”
昨(2)日,我市三苏文化研究院邀请苏学专家、特约研究员、部分三苏文化爱好者举行座谈会。与会人员一致认为,在相关报道还没澄清实事的情况下,座谈会很有必要,苏轼葬郏板上钉钉!“即使不是苏东坡本人,也不排除是他的子孙后代”一说也毫无根据,因为苏轼家族墓在修文!
三苏研究院院长方永江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考古和社科研究都是极其科学和严肃的事情,新闻媒体必须对此作客观公正报道。作风扎实、文风朴实,是其基本的要求和要素。遗憾的是,《土豪墓》一文的作者,采访不深入、不求证,既起不到普及、传播历史知识的作用,也误导读者。还用媚俗夸张的手法,用“土豪墓”把为世人千秋景仰的苏东坡生拉活扯搅在一起,以吸人眼球,更是有辱斯文!”

一、苏轼葬郏的来龙去脉

“苏东坡的墓穴位置还没有最终确定”与事实不符。其实,苏轼研究学界对苏轼墓葬早有共识:苏轼建中靖国元年(1101)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常州,崇宁元年(1102)闰六月二十日安葬于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,即今河南省郏县茨芭乡苏坟村。
苏轼去世前从朝廷时局和个人经济的实际情况考虑,选定葬地,在苏轼葬郏之前,苏家已有人先葬于此。苏辙在《亡兄子瞻墓志铭》中说:“公始病,以书属辙曰:‘即死,葬我嵩山下,子为我铭。’辙执书,哭曰:‘小子忍铭吾兄!’”
苏轼在《与子由弟十首》(其八)中说:“葬地,弟请一面果决。八郎妇可用,吾无不可用也。更破千缗买地,何如?留作葬事,千万勿徇俗也。”意思是安葬之地,请弟弟一人决定。八郎妻子可以安葬,我没有不可以安葬的。何须又破费千缗钱去买地呢?这个钱可以留作葬事花费,千万不要落入俗套。从这段文字中可见苏轼兄弟手头之拮据。八郎妇,即八新妇,是苏辙三子苏远的夫人黄氏。苏辙贬谪筠州、雷州、循州时,苏远夫妇陪侍在侧,八郎妇在循州因瘴毒病故,苏辙作《祭八新妇文》。苏辙遇赦定居颍昌时,移葬于郏城小峨眉山,又作《再祭黄新妇文》,文曰:“嗟哉吾兄,没于毗陵,返葬郏山。兆域宽厚,举棺从之,土厚且坚。”从这段祭文可知,黄氏是先于苏轼安葬于此的。
苏轼认为“是处青山可埋骨”,在《乳母任氏墓志铭》中说:“生有以养之,不必其子也。死有以葬之,不必其里也。”意思是在世得到赡养,不必非要亲生的儿子。死后得到安葬,不必非要在自己的故乡。在如今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背景下,苏轼的赡养观念、安葬观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。

二、三苏坟的历史沿革

苏轼于北宋元丰七年(1084)贬授汝州团练副使时,曾赞赏此处似其家乡峨眉山,因嘱其弟在他死后葬于此地。北宋建中靖国元年(1101),苏轼病逝于常州,次年移葬于此。苏辙在轼死后十一年卒于许昌,其子孙将其葬此。其父苏洵于北宋治平三年(1066)先卒于京师,翌年十月葬于四川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。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有苏洵及程夫人合葬墓。此处的苏洵墓系元代至正年间(1341~1368)县尹杨允所置的衣冠冢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0)冬,郏县尹杨允拜谒苏坟,见只有“二苏”葬于此,于是就说:“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,虽眉汝之茔相望数千里,而其精灵之往来,必陟降左右,盖未始相远。”于是就将苏洵衣冠葬于两公冢之间,始称“三苏坟”。三苏祠是郏县尹杨允祭拜苏坟时所创。
三苏祠和墓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乡小峨眉山下,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、苏辙兄弟的墓冢和其父苏洵的衣冠冢及祭祀三苏的祠堂的合称。始建于宋崇宁元年(1102),历代曾多次增建和维修,现保存完好。
宋崇宁元年(1102),苏轼葬于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,即今河南省郏县茨芭乡苏坟寺村的小峨眉山下,植柏树、建坟院。
宋政和二年(1112),苏辙葬郏,始称“二苏坟”。
元元贞元年(1295),整修坟院,立门墙,建新房,以供守护、祭祀。
元至顺二年(1331),朝廷礼部下整修苏坟符文于郏,整修苏坟,并建广庆寺,树碑、建神道、置地,由寺僧守护坟、寺两院。
元至正十年(1350),于广庆寺后接建三苏祠堂,并泥塑彩绘三苏仪像于祠堂内。
元至正十二年(1352),置苏洵衣冠冢于轼、辙两公冢之间,改“二苏坟”为“三苏坟”。
明成化十三年(1477),整修苏坟,扩建祠堂为5间,东西厢房各3间,竖门3间,植柏树3万余株。
明弘治十一年(1498),整修广庆寺及三苏祠。
明正德二年(1507),建红石牌坊一座。
明万历三十六年(1608),全面整修苏坟。
清顺治三年(1646),为苏坟植树筑垣。
清顺治十年(1653),修建飨堂3间及神橱、斋房、甬道、祠堂,并为六公子坟及苏迟夫人梁氏墓封土、植柏二千株。
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),重修飨堂3间、斋房3间。
清乾隆八年(1743),全面整修坟、寺。
清道光四年(1824),全面整修苏坟。
解放后,又多次进行了整修。1963年,整修三苏坟及三苏祠,彩绘古建筑。1984年,全面整修三苏坟、三苏祠、斋房和展览馆,彩绘古建筑,植柏树1万余株,塑苏轼中年布衣像于东眉山头。1998年7月,对三苏祠和三苏坟挂匾、题联,结束了三苏坟古建筑无名人题写匾额的历史。1999年9月,东坡碑林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。2001年6月,又筹集资金对三苏祠堂、金蛙迎宾道桥、路和坟院神道进行整修。2002年元月,“东坡湖”的土方、引水工程正式打开序幕。2002年8月,对三苏墓祠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大的整修,2010年,建成三苏纪念馆等工程。
三苏祠和墓由三苏坟院、广庆寺、三苏祠等部分组成。坟院坐北朝南,占地14800平方米。院门古朴雅致,门前神道两旁四株围粗八尺的宋代古柏苍翠挺拔,干虬叶茂。神道前,华表矗立,庄严肃穆。石马、石羊、文豹、翁仲两侧侍列,仪仗严整。青砖院墙高2.2米,周长3072米。入坟院,迎面是一座高3.25米,宽3.54米的明代红石牌坊,“青山玉瘗”四字隶书于坊额正中,坊柱上则刻着苏东坡“是处青山可埋骨,它年夜雨独伤神”的诗句联语。座东有斋房五间,它是官宦、儒士祭祀三苏前素食、沐浴和夜住聆听“苏坟夜雨”的地方。正中飨堂三间系清顺治十年修建,堂内外石碑林立,内墙壁上镶有历代名人题咏石匾。其中,清乾隆五十年(公元1785年),河南巡抚毕沅的《祭苏文忠公文》碑,高2.75米、宽0.6米,碑额浮雕蟠龙戏珠,堪称清代石刻艺术佳作。过飨堂是40平方米大的砖铺祭坛,坛北三苏三冢隆起,各冢前均立有墓碑,东北、西南排列,依次为“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”、“宋老泉苏先生墓”和“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”。墓前都有石供桌,桌上又都保存有古代石制蜡台一对及石香炉。三供桌的前板刻有龙和瑞禽、祥兽、花卉等浮雕,其工艺精湛,古朴浑厚。三苏墓西南是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)追立的“宋老泉苏先生曾孙筹、籥、符、簟、箕、筌”六公子墓碑,碑后自北向南六公子坟冢依次排列。三苏墓冢周围碧草绒绒,幼柏丛丛。坟院内元、明、清三代的588株古柏交错葱郁,柏香扑鼻,一派幽穆。
出坟院、过神道,路西有苏迟夫人梁氏墓,路东有苏适和夫人黄氏墓。都是青砖甬道,垣围柏掩。
广庆寺、三苏祠同在一条南北长130米的轴线上,坐落在坟院西南300米处而坐北面南,寺前祠后。进南天门是天王殿、大雄宝殿和东西厢房等古代建筑群。东跨院还有过厅和官厅等古建筑,灰墙青瓦,古朴有致。
三苏祠,朱红棂窗,木雕透花。祠内暖阁内保存着珍贵的大型的元代三苏泥塑彩色像,苏洵居中上坐,轼、辙稍下,左右对坐。三人身着朝服,面含微笑,逼真如生。三苏祠堂前金、元、明、清石碑数通。另外,还有罕见的、保存完好的石刻《三苏先生佳城图》碑,画面上小峨眉山山势起伏,群峰朝护拥抱着坟院。祠堂东西耳房各一间,西间是纪念曾经修建过苏坟的三位地方官之处所,东间是供奉三苏氏族世系宗亲灵牌、神位的地方。
寺祠内完好的古建32间。67株古柏郁郁葱葱,互相掩映,使整个寺祠院显得幽深静谧,给人以庄严肃穆、抚昔吊古之感。
三苏祠和墓古建筑风格独特,结构严谨,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后人对三苏的敬仰怀念和凭吊。
三苏祠和墓在翠柏掩映之中,郁郁葱葱,四季碧绿,庄严幽静,文气勃发。坟、寺、祠两侧不远处 两道山岗似两道峨眉,逶迤南下,左右环抱,鬼斧神工般地勾勒出了三苏祠和墓所特有的风貌,使坟院风景秀丽,生态环境良好,诚所谓匡古之风水宝地和营造良构。
2006年郏县三苏墓祠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三苏园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;2007年被授予中国县城旅游品牌百强景区;今年成功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
三苏地下有灵,当含笑九泉!

三、结束语

在外人看来,我们也许有点小题大做,其实不然。无论何种事,都应当小处着眼,从细节抓起。细节决定成败。倘若小过小错都不能正确对待,又如何有勇气和胆量直面更大的错误?刻意隐瞒,只能越抹越黑。小瑕疵,捅出大窟窿。千里长堤,溃于蚁穴。行事做人要深思。
在新闻系统深入开展“走基层,转作风,改文风”确乎必要。不要把它当成一阵风,走过场、摆形式、装样子,而应当把它转化成自觉行动,终身践行之。推而广之,“走、转、改”也应当成为所有机关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。如是,眉山的事业“顶天立地”,眉山的正能量“铺天盖地”,置业兴家“洞天福地”,人民幸福“欢天喜地”!
眉山市政协王影聪主席批示:
该专报写得很好!某些媒体的炒作缺乏科学依据,甚至是为了猎奇而瞎说!三苏研究院的专报以正视听,恢复了历史本来面目。我们应当主动站出来讲话,纠正歪曲历史事实的做法!建议该专报在文字处理后,一定要去媒体(如眉山日报、政府网站、研究院网站和刊物)上发表!请研究院方院长斟处!
(闻风,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)
 
关于我们 - 联系方法 - 招聘信息 - 客服服务 - 相关法律 - 网站地图